全球首個公園城市指數在成都發布
10月24日,在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閉幕大會上,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書記劉任遠與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孫安軍共同發布《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
據悉,《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由天府新區聯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編制。該指數源于天府新區近三年來在公園城市各個領域的實踐經驗集成,形成了“一個目標、五大領域、十五個指數”指數框架體系,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了目標導航和度量標尺,作為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公園城市共識,是源于新區又高于新區的一次開創性探索。同時,公園城市指數在研究過程中,廣泛吸收紐約、倫敦、東京、上海等世界先進城市的遠景發展共識。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對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進行了深度解讀。他表示,公園城市指數框架是一套非常有生命力、有可比性、有重要實踐價值的體系,它來源于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成都的豐富實踐經驗和大量理論研究,也有來自全國很多城市的案例,對全國很多城市、包括國際上很多城市發展都有指導意義。
“要轉變大消耗、大發展、大代價的發展模式,我們必須要有新的范式,而‘公園城市’則是這種系統的解決方案,既能繼承我們的優良傳統、發揮我們的優勢,又能集成國際的先進經驗,最關鍵是在推動整個城市發展中有了新的路徑、新的目標、新的方向。”石楠說。
據了解,本次發布的《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并非一個最終成果,而是未來持續深入開展工作的起點。這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凝聚共識的框架體系,下一步工作還將結合實踐繼續深化,形成符合各類城市特質的量化指標與評估體系。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章俊華作品丨有節制的豐盛——千里園
項目名稱:千里園(日本)【詳細】
任南琪院士:如何發展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一個理念,未來更要包含農村,海綿城市本身要涉及到一個流域【詳細】
三江源:見證國家公園的成長
過去20多年,三江源地區陸續建立起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各類各級保護地。如今,隨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在管理和保護工作中【詳細】
2020(第四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在北京園博園開幕
10月23日至28日,北京36家專業院團及民間社團,將在園博園里的13處演出空間,為觀眾帶來180場演出,涵蓋京劇、昆曲、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曲劇、河北梆子、秦腔等多個劇種以及曲藝表演【詳細】